憋了一个多月,特朗普终究是向中国让步。之前赌气加的关税全部取消,对等关税也改为24%暂缓90天,只保留10%。既然还保留了部分关税,为啥说是让步呢?
其一,之前特朗普一直要求中国打电话给他,但中国坚决不搭理,最后美国主动在瑞士找到中国代表谈。这表明是美国先扛不住关税,在气势上输了一大截。
其二,特朗普赌气把对中国的关税加到124%,其中34%的对等关税在所有国家中也算得上是比较高的。但现在全部改成10%,另外24%暂缓说明可以谈,取消的概率比较大。改为一视同仁,说明不再针对中国。
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缓和以后,美国的危机算是解除了一大半。但中国需要警惕的是,接下来美国会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,利用与中国缓和阶段,先逼迫其他对象妥协,再反过来对付中国。
中国关系刚缓和,特朗普果然盯上了欧盟,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:“欧盟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国更糟糕,他们会狠狠地打击你。他们对我们很不公平。”
其实这并非特朗普首次表达类似的观点,从2018年开始他就一直在强调“欧盟比中国更糟糕”“欧盟的成立就为了要对付美国”。那么是什么问题造成特朗普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呢?
1、欧盟存在贸易壁垒。双方的主要分歧在汽车贸易,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前,欧盟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征收10%的关税,而美国只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征收2.5%的关税。另外,欧盟的准入限制还非常高,比如在食品方面的严格监管,导致许多美国农产品没办法进入。特朗普认为这是人为关税壁垒。
2、双方贸易逆差一直增长。2019年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530亿欧元,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增长为1982亿欧元。特朗普认为对方存在顺差就是占了美国的便宜。
3、欧盟的强硬态度。对等关税之前,美国就对欧美的铁和铝加征了关税,随后欧盟立即进行了反击。而在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时,欧盟虽然没有立即进行反击,但也在出台方案。在随后的谈判中,双方一直谈不拢,可见欧盟立场很强硬。甚至欧盟还扬言,再谈不拢要出台1000亿欧元的反击方案,这样特朗普很没面子。
从贸易关系看,美国主要从中国进口廉价商品和中间产品,若双方中断贸易,美国的货架都要清空,接下来就是猛烈的通货膨胀。这能让美国的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痛苦,注定美国无法与中国打持久战。
但欧盟完全不同,美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医药产品(占贸易总额的21%),机械设备(14.8%)、汽车等商品。这一些产品对消费的人的影响不会那么快速、直接,而且美国可完全在保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,找到其他买家,尤其是在与中国关系缓和后。
美国出口给欧盟最主要的是能源,大概占贸易总额的21.3%。俄乌战争爆发后,欧盟制裁俄罗斯能源,导致自己经济衰退。现在若不买美国能源,且不说影响自身经济,如此大的缺口也很难再找到替代者。
此外,欧盟有27个成员国,并非铁板一块,许多问题难以达成共识,一些国家希望快速与美国达成协议,必然影响欧盟的整体决策。这就注定,美国在对付欧盟时,耐受度要高于欧盟。
总体上来看,欧盟对美国的依赖远大于美国对欧盟的依赖。尤其是,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,欧盟还寄希望于美国参与调解,并对欧洲进行保护。这一点注定了,欧盟不可能像中国这么强硬,他们在美国面前讲话天然底气不足。
从这种局势看,欧盟很可能在接下的打压中与美国妥协。而拿下欧盟后,特朗普很可能把目标转向日本。
日本也是美国的最重要的贸易对象,关税战起初,美国对日本寄予厚望,称其可能是首个达成协议的国家。然而,在看到中国强硬反击后,日本的态度也立即硬起来,美日进行了多轮谈判毫无结果。
石破茂一开始就表明,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,因为他不想充当冤大头。而在多轮谈判后,石破茂仍表示不免除汽车关税就不会达成协议。汽车产业能够说是日本的命脉,而且在美国有很大的市场,若加征高额关税,对日本极为不利。
但日本与欧盟面临同样的困境,对美国的依赖大于美国对他们的依赖,且安全有赖美国保障说话没有底气。事态若如此发展下去,美国有可能形成各个击破之势,先逼迫欧盟、日本妥协,然后再次调转枪口针对中国。
但要粉碎特朗普的诡计也不难,只要接下来欧盟和日本不轻易认怂,并且加强与中国的联合,在关税问题上共进退。不仅不会让美国得逞,反而能在关税问题上争取到更好的结果。目前来看,与中国的联合是日本和欧盟最好的选择。